當世界各地在歡慶聖誕節,接著新年大放假時
國際新聞卻又冒出了以阿衝突
對台灣而言,這兩個交戰的當事人,似乎沒啥關係
但是基於世界村的認知,還是可以認識一下這場打了60多年,難分難解的戰爭
昨天翻報紙,找到了這篇專欄,用很客觀、不偏任何一方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
很適合用來理解這地區的背景
《陸以正專欄》以巴解不開的死結 2009/01/05
全世界都在歡欣鼓舞地迎接二○○九年到臨,唯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在迦薩走廊仍殺得難分難解。這是場沒有贏家,只看誰輸得更多的混戰,而且照例是猶太人穩佔上風,巴勒斯坦人永遠吃虧,但也永遠不肯放棄,結果自討苦吃的鬥爭。
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佔領廣達二千二百平方英哩的約旦河西岸與迦薩走廊已四十二年。期間新從俄羅斯及海外其它地區移民回到「祖國」的猶太裔人,總計達廿二萬人,九成以上定居在不屬於以色列,而且以國一再聲明過如簽訂和約,將予放棄的約旦河西岸。
猶太人為什麼把巴勒斯坦稱為「祖國」呢?因為根據《聖經》裏的「出埃及記」,他們認為那是兩千年前,摩西帶領猶太人被趕出埃及,千里跋涉來到的地方,真是天曉得。照此推理,台灣該還給高山族,日本該還給矮奴族才對。
以色列強取豪奪這些年,四百萬巴基斯坦人淪為難民。許多家庭兩三代都在難民營裏長大,對猶太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這也是以色列雖在一九九三年的「大衛營協議」中承諾歸還百分之九十七所佔領的土地,耶路撒冷也可分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兩區共治,卻毫無兌現誠意的原因。
從十二月廿七日起,掌握巴勒斯坦國會的哈瑪斯以雙方停火協定滿期為詞,不斷向以色列南部發射飛彈。CNN播出過它的特派記者在空襲警報響起時,停車匍匐在車底躲避的情景。最密集時一天曾有六十餘次空襲警報,布希總統稱之為「恐怖行動」,雖略嫌過火,不能說全無道理。
世界上唯一全民皆兵的國家,只有以色列,婦女同樣要服兵役,訓練嚴格無比。猶太人精打細算,不設置軍官學校,一切在營學習。以國的情報機構Mossad更是聞名全球,對巴勒斯坦摸得一清二楚。九天前,以國空軍襲擊迦薩走廊哈瑪斯領導人Nizar Rayan家,他和四位妻室和九個兒子登時同歸於盡。他家裏也藏有軍火,和其它藏匿武器的清真寺,都未能倖免。
巴勒斯坦內部非但不團結,還自相矛盾。阿巴斯總統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但人民投票選出的哈瑪斯黨掌握了國會,因此巴勒斯坦等於有兩個政府,互相競爭。就外交關係而言,已死的阿拉法餘蔭猶在,阿巴斯的自治政府在聯合國雖只是觀察員,可參加辯論,只不能投票,自然略佔優勢。
安理會上周也召開過緊急會議,都是空言,一事無成。為應付壓力起見,以色列女外長李夫尼上星期特別到巴黎,會晤法總統薩可奇與外長寇特耐,爭取歐盟同情與支持。相形之下,巴勒斯坦在外交上也因分裂而吃點虧,有廿二個會員國的阿拉伯聯盟除夕那天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元旦的《紐約時報》說,最左傾的國家避不出席,但未點明是哪國。
出席的阿拉伯國家雖都同情巴勒斯坦,又分成兩派,沙烏地和埃及因為和以色列有邦交,又受美國影響,態度比較溫和。它們支持合法的阿巴斯政府和「法塔」。與美國不共戴天的敘利亞和伊朗則支持哈瑪斯,又成為無解的僵局。
沙烏地外交部長費沙爾親王在阿拉伯聯盟發言時,婉轉地批評巴勒斯坦人不夠團結,隱含對哈瑪斯不滿之意。阿聯秘書長穆沙則呼籲說:「我們都在同一條百孔千瘡的破船上,只有團結一致,才有免於沉沒的希望。」
聯盟各國外長最後通過一個面面俱到的提案,要求四點:雙方立即停火,哈瑪斯與以色列應簽署一份長期停戰協定,請國際機構派遣監視部隊,以保證故事不再重演。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必須開放自二○○ 七年起就封閉的通往迦薩的道路,讓巴勒斯坦人自由進出,平息民怨。
哈瑪斯這次與以色列開火,到今日已歷九天。落在以色列境內的飛彈有四十枚,以色列戰機空襲哈瑪斯卻有五十架次。以方受傷五十八人,死亡四人。巴勒斯坦人卻死了四百有餘,受傷者據說達二千人。如此不對等的戰爭,只顯示巴勒斯坦人的悲痛與無力感,實無繼續的必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