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風箏的孩子
我是先看過電影,再去翻原著小說
寒假期間,由於蓁庭老師的推薦而去借了DVD,
結果看完電影,還在看第二遍回味時,小妹卻說他有原著小說
所以這本小說就是這兩周來陪我在車上,閒暇時又還有精神的消遣
(空閒時我好像很常補眠

電影的張力不錯,可是為了截短,所以在後段就拍得……很典型的美式電影
你會覺得阿米爾是英雄,孤身把索拉博從危險的阿富汗救出……
但是這樣子的舖陳,一點都沒人道精神在其中,人道不是把其中某一個小孩救出來就叫人道……
在看完電影後,我的感想是這樣,也許是站在批判的觀點去看,所以想法、評論嚴苛許多

DVD的特別收錄有導演的專訪,導演說他最喜歡這句:
為你,千千萬萬遍(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這句很適合當作廣告詞,一種全心投入,毫無心機的對話
在看電影時也的確被這句話給打動,如果以翻拍原著小說的電影,這部片可以給它90分
畢竟作者想傳達的意思,想表達的意念都有到了
電影的藝術形式,畢竟要在短短的兩小時內,把故事、理念交代清楚
改以更有張力,更具視覺效應的方式呈現,是可以理解的
我會覺得這部片是不錯的電影,一部可以讓你深思,但是有些內容卻不能說太明
例如性侵的那段,似乎把塔利班、回教激進份子貼上標籤,也引起過伊斯蘭社群的反對


接下來的內容是關於原著小說,畢竟看過小說後大多會較喜歡小說的完整
貫穿全書的是:事情總會好轉的(背後代表的是:一切總有補救的機會)
也許這種意念才是所謂的人道精神,
阿米爾老爸的理論:偷竊是唯一且最大的罪惡,你說謊就是偷走人家知道真相的權利
第一次在電影中看到,會被他的義正辭嚴震懾住,甚至在心中深深烙下痕跡
但是之後的情節急轉直下,原來老爸也一直在騙人,哈山是親兄弟

所以在小說中,會讓我有深思的是:末段索拉博轉述哈山的教導
傷害別人是不對的,就算傷害的是壞人也一樣,
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也因為壞人有時候會變好

這句話讓我想了一下,也許是高二時公民課時曾辦過的辯論:死刑是否該廢除
這句話從純善的人口中說出,就更具有說服力,
雖然作者在之後立即反駁,說明有時候必需為了正義,而將那些永不會改的壞人解決掉
但是這個課題是無解的,永遠都不會有解……

在小說中,哈山被塑造成純善的,從裡到外都是真心、良善地對待人
由於種族的衝突,他們是被歧視的民族,純善往往存在於市井小民之間

阿米爾是可以活在光明面的,但是他也代表人們某些不可言明的小奸小惡
回想兒時為何把哈山趕走,有時除了嫉妒,更多是見面就會在心中浮現罪惡與虧欠感
良心其實存在每個人心中,只是常會被自私、無知埋沒……人性本善論又浮現腦中

在小說尾端,劇情的安排上也說明了國際局勢上的無奈
偏偏那些國家是我們較少接觸,甚至有誤解的
身為地理老師,面對這種情況更感微妙的,有時課堂上、課本上的知識總是舊的
但是不斷的變,不就是real world嗎,繼續充實自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lu 的頭像
    Yclu

    Yclu的隨想天空

    Yc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