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剪報:3/30 中國時報評論
  號稱台灣首條生態高速公路的國道六號終於通車,這次工程師們試圖利用剩餘空間建構生物廊道闢建生態池,以強調工程與環境的親和性。等於將生態保護思維能融入高速公路工程,進行跨領域整合,是台灣工程史上難得的成就。甚至可能讓很多人思考,是否可以成為興建蘇花高生態公路的典範?然而,我認為這條「生態高速公路」仍需面對五大問題。

  第一:是否禁得起天災考驗?在南投,曾發生過許多嚴重天然災害,以去年辛樂克颱風為例,造成埔里鄰近的廬山溫泉區地波滑動山河變色,琦麗館店與公主小妹兩家旅館倒塌。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國姓、埔里、仁愛等鄉鎮是重災區(甚至九分山發生走山),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由於國道六號斥資百億興建,卻經過這些重災區,我願相信工程師已把颱風多、雨災多、土石流多,以及地震的因素考慮進去。只是除了天災考驗外,下個人禍恐怕是另一個重要考驗。

  第二:是否禁得起人為的破壞(而斷裂或倒塌)?中部(特別是南投與台中縣)兩條主要的溪流是大甲溪與濁水溪,背後是由多條山區支流所匯集。問題在於,砂石盜採重來不曾間斷,過去第三河川局有幾位局長也都曾因砂石問題去職,顯示砂石盜採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去年辛樂克颱風后豐大橋斷橋事件原因之一,可能與砂石盜採有關。特別是,國道六號延著溪谷與山區挑高建造,不禁讓人懷疑前述人為(盜採砂石)因素對周邊環境生態的破壞,會否影響國道工程的安全。或者,即便國道不曾發生類似問題,卻可能因為國道的建造,導致生態的破壞。

  第三:是否對路旁的生態造成影響?假設前述天災人禍都已考慮進去,仍難保高速公路不會對附近環境生態造成破壞,而這與高公局蓋了很多生態區是兩回事。因為道路工程本來就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的出現對生態就會有所影響(即便環評是沒有問題的)。先不論道路工程,就單單高速公路通車後,汽車造成的車聲與車震,經過原本寧靜的山區,不可能對道路旁的生態(生物)沒有影響。

  第四:是否對非高速公路周邊環境造成傷害?國道六號開通後,帶來大量的觀光旅客。例如就有媒體報導,通車後的第一個假日,就為埔里、日月潭帶來比平日多兩倍的旅客,擠爆鄰近的風景區(因此有旅客抱怨風景區餐廳一飯難求),難保不對環境造成浩劫(含大量垃圾與對山林動植物的干擾或傷害)。換言之,高速公路不能光有經濟(觀光)的思考,因為藏有寶貴森林資產的南投山區,在高速公路通車後,可能加速山林的開發,也會造成山老鼠盜採林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南投山區目前擁有的稀有動植物可能在觀光旅客暴增,以及缺乏保護(保育)的情形下,受到傷害。

  第五:是否對當地居民安全與疾病造成影響?由於高速公路帶來交通便利,可能因為犯罪人口流動(如毒品運輸)快速導致更多犯罪,造成當地治安隱憂。也可能因交通便利,帶更多更快的「都市」傳染病,例如有日本學者(專長為東南亞生態環境研究)指出,泰國邊境因跨境快速公路連結,竟然造成愛滋病激增的群聚效應。換言之,關於工程(高速公路)開發,不宜只作環境影響評估,還應針對工程對人影響進行評估。  綜言之,國道六號高速公路固然為南投偏遠的山區與風景區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也為當地人帶來交通便利的生活。只是,原本大自然形成天然的阻隔,卻因高速公路通車後,導致屏障的消失,讓大量的汽車、人們前往破壞環境,甚至造成對當地居民的負面影響,而這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註:國道六號為何號稱生態高速公路

採用「高黏滯性瀝青膠泥」,優點是滲水性強,即便是下大雨,雨水也能很快滲入路底排出,駕駛人能見度與安全都提高許多。


橋梁的橋台建在隧道中的工法,也是全台首例


透明的隔音牆也是國道首見,為了避免鳥類高速飛行撞上隔音牆,隔音牆上還貼上台灣原生最大鳥類:『鳳頭蒼鷹』的貼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lu 的頭像
    Yclu

    Yclu的隨想天空

    Yc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