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4/8  聯合報 生活中的科學

  前幾天美日為了北韓要發射火箭緊張到翻,日本派了兩艘神盾艦加入南韓、美國合組的艦隊,連東京都部署了防空飛彈;美軍追蹤雷達全天候待命,加州、阿拉斯加的攔截飛彈也蓄勢待發。說是要在北韓飛彈發射攻擊時及時攔截。但北韓真發射時,沒有一個國家敢有任何動作。
  專家也挑明說,這些都只是白忙一場。因為即便只是攔截碎片,對現今科技都是大挑戰。日本去年曾測試攔截中程飛彈,失敗成功都有。但日本不曾測試過攔截類似北韓這次要發射的長程飛彈。
  搭載人造衛星的火箭可以改造成飛彈,發射人造衛星的經驗也可用在增進飛彈科技。不過,至今還沒有任何國家攔截過他國的人造衛星發射,或在太空擊落他國的人造衛星。
  飛彈專家說,要分辨北韓發射的是衛星還是飛彈,從發射角度就能判定。但從這次事後日本和美軍對北韓發射的是人造衛星或飛彈,說法完全不同,可見其難度。
  衛星所以不需動力就能在太空軌道長時間運行,是應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而來。火箭要先提供人造衛星一定程度的初速度,衛星才能進入無空氣阻力的太空飛行,但同時,地心引力又會將人造衛星向地球拉回,只要衛星往回掉的曲度不至於衝入大氣,衛星就能留在軌道繞地球運行。
  但若初速度更大,衛星就會進入外太空,成了太空垃圾。

《小檔案》飛彈、衛星怎分辨?

  北韓宣稱將於4月4日至8日發射人造衛星,但國際社會認為北韓要發射的其實是「大浦洞2號」長程飛彈,日本揚言必要時將予攔截摧毀。到底長程飛彈和人造衛星載具有何不同?如何識別?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無論是飛彈還是人造衛星,都要利用火箭發射。簡言之,如果彈頭部分裝載爆破物,就是飛彈,如果裝載人造衛星,就是衛星運載火箭。衛星和彈頭二者形狀不同,但在數百公里上空的偵察衛星不易辨別。
  專家說,其實真正要辦別得等到發射升空後第一節和第二節火箭全部分離之後,即如果彈頭部分的飛行軌道呈拋物線,落在大海或陸地上,那就是飛彈;如果衛星從彈頭部分彈出,進入地球軌道,那就是人造衛星。
  追蹤並辨別「大浦洞2號」的工作由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負責。
  北韓1998年8月31日發射「大浦洞1號」飛彈時,北美防空司令部也展開追蹤及確認工作。當時,南韓和美國主張北韓發射飛彈,但北韓說發射的是通信衛星「光明星1號」。半個月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魯賓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結論是,北韓試圖將非常小的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上,但以失敗告終。」
  北韓聲稱,「光明星1號」已成功進入軌道,開始發揮衛星的功能。但是,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它在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lu 的頭像
    Yclu

    Yclu的隨想天空

    Yc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