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難得,電影比原著小說好看


孤獨的靈魂總會在某處相遇,然後,我們在朗讀聲中逐漸接近愛情,但卻同時嘗到了背叛與罪惡的滋味……
溫柔的朗讀,是我對Hanna說話的方式,卻意外地給了愛一個重生的機會……


先讀了小說,一個深沉、內斂的故事
中間有段寫景的方式很特別,淡淡的,但又看不到什麼東西的集中營
那段真的讓人看了很想睡,令人呼吸不順的平淡,卻又傳達出集中營的窒息感

整部小說分三部份
第一部感覺在看R級小說,從第二部開始帶入一個道德、感情的兩難衝突
雖是愛情故事,但是結局一點都不令人愉悅
最近看的小說在看完後,總是帶著淡淡哀傷……

背景是二次大戰的德國,一個挑起二戰的罪首民族
就算是被標記為罪首的民族,也有些內省與控訴
戰後重建的世代,透過嚴厲的審判,企圖逃開良心的不安
這也是西方世界一個默契,二戰後對戰敗國較寬容
尤其是德國(西德)顯現出痛改前非的樣子,更讓西方國家留他一條生路
但是嚴格的檢討、審判戰犯真的是逃避罪惡感的方式?
小說中給了你另一個思考的方式

小說也令我想到另一件事,愛到底要達到什麼程度?要替另一個人做到什麼程度?
曾做過的必定在心中留下痕跡,只是隨著時光淡忘,但又能忘到哪種程度?
本身是個很念舊的人,很多東西都捨不得,也不願放棄、丟掉
昨天在找大學剛畢業那年的教案,又翻到了一些陳年舊物
觸景傷情,睹物更傷心……聽著小美的『那年的情書』,心中更是默然……


電影方面把小說主要義旨節選得很好,很難得翻拍電影比小說出色的佳作
飾演年輕Michael的男主角在片中真令人羨慕(大誤)
就演技來說,Kate令人驚豔,他的第一部大作:TITANIC
那時的胖蘿絲被人嫌只是花瓶一個,
過了近十二年,蘿絲成了有自信的Kate Winslet,
他在領獎時的感言令人印象深刻,從小就拿著洗髮精瓶子練習得獎感言,
也許是那份敢於夢想及自信,年紀很輕的影后,也用後來的表演証明自己不是花瓶

片中有兩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場景在旁聽之後的辯論,讓我對書中的第一個深思再度加強
當你指責著別人的不是時,就能夠建立自己優越的正義感?
每個社會都用自以為的『真理』在運作,但是『真理』又隨時間在改變
今是昨非?昨是今非?認真思索下去,就像繞著尾巴追的小狗,永遠找不到答案

另一場景是Michael跟女兒搭火車,一份欲言又止的坦白
也許跟我當天跑去看這部電影的心情一樣吧……
有些事情想說,但是覺得講太多也無濟於事……

星期一難得沒大夜,跟班上在冷戰或不爽吧,獨自把想了很久的電影看完
第一次在下班之後去看電影,平常因為太忙太累,一堆理由總在下班後就想回家
但是堅持了兩年的信念在兩天的深思後崩解,放下期望就不會有痛的感覺
但是很多事情在理智上覺得該放下,實際上真的能放下嗎?

在電影的中後段,Michael開始為Hanna寄朗讀Tape時,一般最令人感動的是這段吧
生命中或許能遇到一段刻骨銘心的愛,又或許終其一生永遠也遇不到
那份愛到底可以多深刻?在事發的當刻,也許當事人也無法衡量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lu 的頭像
    Yclu

    Yclu的隨想天空

    Yc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